从翁美玲谈演员

谁是翁美玲?对于一个已经逝去多年的人来说,要我们去记得,实在是不太合情理。那么谁看过83版的《射雕英雄传》呢?,曾经那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,做一个郭靖那样的英雄大侠,女孩子也许会更倾向黄蓉那样的活泼可爱的女侠。在很多翁迷看来,翁美玲就是黄蓉,黄蓉就是翁美玲。无论之后《射雕英雄传》重拍了多少次,也找不到那种韵味了。据说当时选择“黄蓉”这个女主角也是破费一番周折,最后是由金庸大侠直接拍板的。翁美玲的出现,让大家眼前一亮,就如同翁迷的那种感觉一样,“翁美玲就是黄蓉,黄蓉就是翁美玲”。

作为演员,一种职业,大家都是兢兢业业的,也正因为如此,才会有那么多经典的影片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无法褪去,在全国各地的影迷中时代传颂。有两种演员,单就演员来说,是很成功的,也是我很敬佩的。一种是可以在不同的剧集的不同角色之间自由游走,完全的投入,又可以完全的抽离,完全的变换。这种演员同一个时期只会接拍一部影片。另外一种是翁美玲那样的演员,将自己和演员完全融为一体,难以抽离,无法变换。他们的演技是最好的,看不到太多的做作,不过却也因为这样,往往一辈子只适合拍一种类型角色的影片。
我说两种演员,我很佩服的两种成功演员,最后的结局,却有不少都是悲情的。李敖说,这是一种过桥。其实,即便是从戏中抽离回到现实生活,也是每天不断的来回过桥。过桥失败,会导致很高的自杀率。另一方面,有从事社会心理研究的专家似乎告诉我们,那些选择自杀的人,大多是内心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的对抗的结果。一种是自我的力量,是从小就形成的人生观,价值观。另一种力量是现实在内心的投射。我们姑且不去谈论翁美玲的感情纠结,从她那个时代的高自杀率,到现在的低自杀率,如果每个人的世界观是统计上稳定不变的,那么我们只好将这归咎为现实的改变。现在,从我们之中走出去的演员,把人生当作一场大戏来演,再怎么过桥,也是在戏中,自然将这种投射的力量控制到最小。我想,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了吧。
《铁血丹心》,不厌其烦地听了一整天,就是一整天……于是我会常常思考,在搞学术研究的时候,会被要求用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,可是如何防止出现群众围观要求法律公正判决药家鑫,这本身就是对法律的不公正干预的现象呢?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